鲁郡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行政区划名称,其名称和治所历经多次变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西汉时期
鲁国(前187年-前154年) 汉高后元年设立,以鲁县为治所,辖鲁、卡、汶阳、蕃、驺、薛六县。
鲁郡(前154年-公元9年)
诸吕之乱后,鲁国改为鲁郡,治所仍为鲁县。
东汉时期
公元9年王莽改制后,仍以鲁县为治所,领县未变。
二、三国至南北朝时期
曹魏及晋朝
隋朝前延续鲁国名称,治所为鲁县(今曲阜),辖境扩大至今山东曲阜、泗水、滋阳一带。
北齐时期
天保七年(556年)废鲁国为任城郡,治所仍为曲阜。
三、隋唐时期
隋朝
大业二年(606年)兖州改为鲁郡,治所迁至兖州(今山东兖州),辖瑕邱、任城、曲阜等十县。
唐朝
元和二年(787年)兖州改为鲁郡,治所仍为兖州,辖境包括今山东兖州、济宁、曲阜等地。
四、其他相关说明
名称差异: 鲁国与鲁郡是同一行政区域不同时期的名称,治所始终在山东境内变动。 曲阜的特殊性
综上,鲁郡在不同时期曾被称为“鲁国”“鲁郡”“任城郡”等,但治所从未离开山东,主要在曲阜、兖州一带变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