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人物角色体系庞大且细分,主要分为五大类,每类下又包含多个分支和细分角色。以下是具体分类及主要角色名称的整理:
一、生行(男性角色)
老生 表演中年以上男性,多为帝王、官僚或文人,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羽扇生)、曹操(奸臣)。
又分为:
安工老生(唱工为主):帝王、官僚等;
岁寒三友老生(穷困潦倒者)。
小生
青年男子,如书生、翎子生(戴雉翎大将)等,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武生
负责武打场面,分为:
长靠武生(穿厚底靴):如关羽;
短打武生(穿薄底靴):如林冲。
红生
勾红脸的须生,如关羽、赵匡胤。
娃娃生
表演儿童或少年角色,如《三英战吕布》中的吕布(幼年)。
二、旦行(女性角色)
青衣
表演中年以上妇女,多为贤妻良母型,如《窦娥冤》中的窦娥。
花旦
青春活泼女性,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
刀马旦
武功精湛的女性,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武旦
擅长武艺的女性,如《红楼梦》中的晴雯。
老旦
中老年妇女,多扮演退休官员或老妇人。
贴旦/闺旦
侍女或少女角色,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
三、净行(花脸)
正净
以唱工为主,如包拯(铜锤脸)。
副净
以做工(武打、程式化动作)为主,如曹操(黑头脸)。
武净
武功型花脸,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
架子花脸
造型夸张,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四、末行(中年以上男性)
正末
聪明睿智的臣子,如诸葛亮。
反末
聪明狡诈的奸臣,如司马懿。
五、丑行(喜剧角色)
文丑
普通百姓或小人物,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武丑
擅长武艺的喜剧角色,如《三英战吕布》中的李逵。
相声丑角
以幽默对话为主,如《西厢记》中的张生。
补充说明
行当特点: 生行以唱工为主,旦行以表演为核心,净行以脸谱和唱念做打结合,末行以说白为主,丑行以滑稽动作为主。 历史演变
以上分类综合了不同时期文献的差异,部分角色名称可能存在地域性表述(如“贴旦”与“闺旦”),但核心分类框架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