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风的命名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一、命名来源与规则
命名表构成 我国台风命名表包含140个名字,由14个台风委员会成员各提供10个名字组成,名字涵盖植物、动物、神话人物等类别。
地区命名权
中国大陆: 最新提供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等10个名称。 中国香港
中国澳门:贡献三巴、贝碧嘉、蝴蝶、琵琶、黄蜂、莲花、烟花、玛瑙、梅花、珊瑚等10个名称。
英文名称体系 英文名称与中文名称同步更新,例如2021年第1号台风杜鹃(Dujuan)、第2号台风舒力基(Surigae)等。
二、典型台风命名案例
超强台风:
2014年登陆海南的威马逊(Zongfeng)曾为我国登陆强度最强的台风,导致重大灾害。
高频命名台风:2021年台风杜鹃、海燕、悟空等频繁登陆,反映当年台风活跃度较高。
三、命名演变
历史名称:早期台风曾用四码编号(如1973年登陆海南的玛琪台风,编号7314)。
统一规范:20世纪后期逐步规范为单一汉字命名,避免混乱。
四、其他说明
台风命名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实际使用,中国气象局会提前发布台风命名表。部分台风因特殊意义会被重复使用,例如海神台风多次登陆。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涵盖近年典型台风案例及命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