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淡水鱼类,有许多不同的品种和别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鲫鱼品种及其别名:
高背鲫
别名:鲫瓜子、土鲫、鲫板子
特点: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因背脊高耸而得名,最大可达3公斤。
方正银鲫
别名:银鲫
特点:体色背部、背鳍和臀鳍为黑灰色,体侧为深银灰色,体型短,体侧扁而高,生长快、抗病力强、个体大,最大可达3斤。
彭泽鲫
别名:彭泽大鲫、芦花鲫
特点:背部为深灰黑色,腹部灰白色,鳍条呈青黑色,体形长,头短小,唇较厚,个体大,最大可达6.5公斤。
土鲫
别名:童子鲫、河鲫、喜头、细头、鲫拐子、土鱼、寒鲋、鲫瓜子、鲫壳
特点:正宗的野生鲫鱼,鳞片金黄色,生长缓慢,个头较小,一般都在半斤左右,市面上较为罕见。
工程鲫
别名:湘云鲫鱼
特点:由鲫鱼和鲤鱼杂交培育而成,生长极快,能轻松生长过斤,但肉质没有土鲫好。
日本白鲫
别名:大孤鲫、大阪鲫、日本鲫
特点:原产日本琵琶湖,1976年引进我国。
淇河双背鲫鱼
特点:产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栖息于一条东西流向的山区性河流淇河,因背部肥厚而得名,肉质肥嫩鲜美,鱼刺少,营养丰富。
黑背鲫
特点:头短小,吻钝圆,眼大,杂食性鱼类,终日以浮游生物、底栖无脊椎动物、植物和碎屑为食。
津新乌鲫
特点:通体乌黑,原名乌龙鲫,抗病力强,不易发病,养殖成活率高,性情温和,易垂钓,耐运输,鳞片紧实,不掉鳞。
丰产鲫
特点:华南师范大学鱼类研究室采用鱼类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的一个全雌性的鲫鱼新品种,体色偏淡,外形匀称优美,肉质较为结实,味道鲜甜。
这些品种在体型、颜色、生长速度和适应性等方面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的养殖和食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