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不同时期的作品特点如下:
安史之乱前
风格闲适:这一时期的白居易作品多描写作者从政之余的悠闲之乐,同时也夹杂着对仕途险恶的忧疑。
安史之乱后(贬官江州期间)
追求真实,注重反思和感悟:白居易在这一时期经历了贬官生涯,诗歌中表现出对现实的真实感受和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内敛含蓄。
情感转向消极:由于政治环境的险恶,白居易在江州司马期间的作品逐渐转向消极,寻求“独善其身”之道,诗中流露出对世事的无尽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后期(自贬江州到去世)
道缘思想:白居易在贬官期间逐渐滋长了对道家的信仰,寻求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诗中常表达对“乐天安命”、“知足不辱”和“四大皆空”的追求。
讽喻诗:尽管经历了人生的低谷,白居易依然坚持创作讽喻诗,反映人民的苦难和揭露统治者的罪恶,主题和题材更加集中,语言通俗平易,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
总体特点
通俗易懂,朴素真实:白居易的诗歌语言平白浅切,生动自然,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大部分作品具有讽刺意味。
现实主义精神:他的诗歌反映现实社会现象,关注人民疾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艺术成就:白居易的闲适诗和讽喻诗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表现出圆熟和自然流丽之美,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诗歌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早期作品闲适且带有忧疑,中期作品注重反思和感悟,后期作品则转向消极和道缘思想,但始终保持着现实主义精神和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