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义”的古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古训: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刘安》
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
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事而慎于言。——《陆贾》
仁不异远,义不辞难。——《汉书》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礼记·儒行》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见得思义,见利思义,义然后取。——《论语·为政》
这些古训强调了“义”的重要性,指出在面临选择时,应当以义为先,而不应被权力和利益所诱惑。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