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创作于1931年。小说主要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了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撕开了在温情关系掩盖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暴露了所谓“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的荒淫无耻。同时,小说也描写了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的觉醒和反抗,从而宣告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
主要人物包括高老太爷、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以及他们的继母、继母的女儿淑华等。觉新是长子长孙,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承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后,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家中大办丧事,将要消费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消费,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成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家》通过这个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来描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作品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中的巨匠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