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而笃志”是一句出自《论语·子张》的名言,由子夏所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广泛学习并且坚定志向。子夏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那么仁德就会自然在其中。
名人故事
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学习和教育事业。为了弘扬周朝前王及礼制,他从千里之外的鲁国来到周朝都邦,向道圣老子求教。见到老子后,孔子滔滔不绝地讲述古圣贤及恢复周礼的好处,以及用这些楷模及礼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蔡元培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曾经在绍兴古越藏书楼做过校书的工作,因为工作的便利,得以博览群书,十八岁便考中了进士。他每天一大早就要步行四五里路到马相伯家请教,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使他在后来学有所成。
王羲之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他七岁起就跟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练字十分刻苦持久,随时随地都在练,有时用手指在衣服上练,有时在月光下的池边悬肘练。正是因为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他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总结
“博学而笃志”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孔子、蔡元培和王羲之等名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广泛学习和坚定志向,才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这种精神不仅适用于学术研究,也适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