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对孔子学说的评价普遍极高,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 世界十大文化人物之首。孔子在东方文化中的地位,如乔丹在篮球界,马拉多纳在足球界的地位。孔子思想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接受,如孔子提倡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以及“疑罪从无”的法治思想,体现了儒家对最基本人权——生命权的尊重。此外,世界宗教协会把孔子所言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相处的原则。
孔子的学说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1982年,美国前总统里根在祭孔大典上致函,称赞孔子的高贵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影响了全人类。1984年,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大词典》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的首位。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孔子和儒家思想还启发了欧洲启蒙思想家,在思想启蒙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例如,法国霍尔巴赫主张以儒家道德代替基督教,狄德罗认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艺术、智慧、政治、哲学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伏尔泰认为儒家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入法国最早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
在亚洲其他国家,儒学早在汉唐时期便超出中国范围,向东南亚和东北亚国辐射,形成“儒教文化圈”。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孔子学说占有重要位置。
综上所述,孔子学说以其强调和谐、仁爱和礼节的特点,成为了世界各地学者和青年关注的重点,其影响力跨越了国界和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