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出生于安徽怀宁,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他的一生充满了奉献和成就,以下是他的主要生平事迹:
早年经历与教育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教授。
1945年大学毕业,先后在昆明市文正中学、培文中学教授数学,并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
1946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
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学习深造,1950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归国与核武器研究
1950年10月,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祖国,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
1952年晋升为副研究员。
1954年—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副学术秘书。
1958年起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九院901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核武器研制与成就
1958年,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苏等强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
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晚年与荣誉
1986年因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不幸逝世于北京。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9年9月10日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名单。
邓稼先的一生是对科学和祖国的无限忠诚,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祖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核物理学领域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