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粟的意思是指大海里的一粒谷子,用来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苏轼的《前赤壁赋》,原文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形象地表达了个体在广阔宇宙或浩渺世界中的渺小。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
成语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近义词
九牛一毛
太仓一粟
微不足道
反义词
恒河沙数
成语故事
成语“沧海一粟”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梁时期,是梁武帝萧衍的《丧乱志》中的一句话:“人生七十古来稀,自古沧海一粟微。”这句话本意是说人的寿命七十岁已经很稀少了,就像大海中的一粒栗子一样微小。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成语,用来形容对事物了解之浅薄。
成语应用
丁玲《牛棚小品》:“我们只是沧海一粟,不值得哀怨!”
歇后语:麦粒掉进太平洋里——沧海一粟
灯谜:洋籼——沧海一粟
这个成语常用来提醒人们在面对庞大的事物或历史潮流时,要有谦卑和敬畏之心,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同时也鼓励人们珍惜生命,积极向上。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