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偷吃米的故事典故原文如下: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缺粮,七天粒米未进,体力不支,白天也只能躺着休息。颜回不知道从哪里讨来一些米,回来后就煮起了饭,快要熟了。孔子却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刚才他抓饭吃的事,起身说:“我刚才梦见了先父,这饭很干净,我用它先祭过父亲再吃吧。”颜回回答道:“使不得!刚才煮饭的时候,有点炭灰掉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不好,我就抓起来吃掉了。”孔子叹息道:“人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即便是眼睛看到的仍不一定可信;人依靠的是心,可是自己的心有时也依靠不住。学生们记住,了解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呀。”
《吕氏春秋》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因兵荒马乱受困绝粮,一连7天粒米未进,体力开始不支,只能躺着休息。颜回看到老师和同学都饿着,便强撑着出去找吃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要来了一些米。孔子得知很是高兴,便让颜回去煮饭。饭快要熟时,孔子却无意中看见颜回用手抓着米饭,大把大把往嘴里塞。孔子仰天长叹,最高尚的人性,也禁不住最低级的诱惑。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仍然怡然自乐,不迁怒,不二过。孔子曾赞他具备君子所有的美德,但是在饥饿的情况下,也忍不住要偷吃米饭。过了一会儿饭煮熟了,颜回请老师吃饭。孔子假装没有看见他刚才吃饭的事,说道:“我刚才梦见了先父,饭还干净,用它来祭祀先人再吃吧。”果然颜回马上阻止说道:“老师,这饭不能祭祀了,刚才有灰掉进锅里,我觉得扔掉可惜,就把有灰的饭抓起来吃了。这样老师您和其他同学就可以吃没有沾灰的饭了。” 孔子听完这话之后感叹道:“我平常对颜回最为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
这两个典故都描述了颜回在孔子受困时,为了救老师,不惜冒着被误解的风险偷吃米,并在孔子询问原因时,诚实地解释了原因。孔子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颜回的深厚信任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