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丁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一个人一个字也不认识,通常用来指代没有文化或缺乏基本学识的人。这个成语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其中有“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的记载,意味着在张弘靖看来,即使能拉动两石重的弓,也不如认识一个字有用。
成语中的“丁”字在这里并不是指具体的字形,而是最简单的字,用来象征最基本的文字和知识。因此,“目不识丁”这个成语通过字面意思上的极端情况——连最简单的字都不认识,来强调一个人的文盲状态或缺乏基本文化知识。
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它通常作为谓语或定语,用来描述一个人在不识字或缺乏学问方面的状态。例如,在描述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时,可以说他“目不识丁”,或者用来讽刺那些自称有学问但实际上一无所知的人。
总的来说,“目不识丁”是一个贬义词,用于形容那些在文化知识方面极度匮乏的人。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