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先于本质”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的一句名言。这句话主要表达的是人类的本质或者说存在的意义是后于存在本身的。打个比方,椅子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我们坐下时方便舒适,而这个意义是先于它的存在本身的。我们先是想到了椅子这个概念并且给予它意义,其后才把它做出来,让它存在。所有的人造物都是如此,而一个人并不是先被赋予本质后才存在,而是存在后才被有了本质。人先存在,然后有所作为,并且根据自己的选择而决定他的本质,即他是什么样的人。
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中对“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命题作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假如上帝不存在,那么世间至少有一种存在物可证明是“存在先于本质”,这一种存在物就是人。人的存在是“存在先于本质”而物的存在是“本质先于存在”。人的存在是一种特定的状态,与其他事物是不同的。人的存在是“存在先于本质”而物的存在是“本质先于存在”。存在的意思大致可以理解为客观的存在,物的存在方式,萨特称之为是“自在”,用中文解释可以大致理解为自然而然的存在的状态。一般的物体是不存在主观能动性的,它的存在是早就被规定好了的。
因此,“存在先于本质”这句话出自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并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命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