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古文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孟子·离娄上》
原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翻译:诚信,是上天的规律;追求诚信,是人的规律。
《老子·第八十一章》
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翻译:真实的话往往不华丽,华丽的话往往不真实。
《墨子·修身》
原文:言不信者,行不果。
翻译:说话不诚信,做事就不会有好结果。
《礼记·大学·修身》 (战国墨翟):原文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翻译:意志不坚强,智慧就不会有高境界,说话不诚信,做事就不会有好结果。
《礼记·中庸》 (战国子思):原文: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翻译:天下只有最诚信的人和事能感化万物。
《酬崔五郎中》 (唐代李白):原文: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
翻译: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曾子杀彘》
原文: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这些古文都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从个人修养到国家治理,诚信都是不可或缺的品质。希望这些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诚信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