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馆改名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自身特色进行专业命名。以下是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变更名称前的准备
名称审核 确保新名称与现有机构名称无重复,且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
名称需体现中医特色,可结合五行、经络、草药等元素,如“五行养生堂”“草本仁心堂”等。
材料准备
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
变更原因说明(如业务扩展、装修升级等);
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
二、变更流程
提交申请
向原登记机关提交上述材料,填写《医疗机构变更登记申请表》。
审核与批准
登记机关对材料进行审核,通过后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新副本。
公告与备案
在指定媒体上发布公告,告知公众名称变更情况;
完成工商登记变更备案。
三、注意事项
名称规范
避免使用“总院”“国际部”等可能引起歧义的名称;
中医馆名称应与诊疗科目、服务范围一致,如针灸馆需包含“针灸”字样。
文化内涵
可结合中医经典(如《黄帝内经》)或传统意象(如“杏林”“灵芝”)提升名称文化底蕴。
地域特色
有条件的可加入地名元素,如“金陵针灸馆”“太和堂”,增强地域认同感。
四、示例参考
传统风格: 百草堂、仁心草堂、和顺堂; 现代简约
特色疗法:神针推拿馆、焚香中医馆、阳光火疗中医馆。
建议优先选择2-3个备选名称进行商标检索,确保名称独特性。变更完成后需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工商登记变更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