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说说大全-经典句子大全-灵儿心情网

经典说说大全-经典句子大全-灵儿心情网

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典故?

59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用来形容读书多、见识广。以下是关于这个成语的典故和出处:

最早典故

春秋时代:晋平公问乐师师旷,自己已七十岁,想学习,是否太晚。师旷回答:“何不炳烛乎?”并引用了《炳烛夜读》的故事。晋平公表示要登万重山,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个典故体现了老而好学的精神,认为读书和实践都是人生重要的学习方式。

明代董其昌

《画旨》:董其昌在《画旨》中提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观点。他认为,读书可以让人胸中有丘壑,而行走万里可以让人获得更为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感悟。董其昌强调,理论知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其他引用

明朝: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提到,大年因为宗室身份不能远游,但每次朝陵回来都能画出胸中的丘壑,这表明行万里路对于绘画创作的重要性。

明朝: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引用了这句话,强调了读书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现代理解

“读万卷书”指的是通过阅读获取丰富的知识储备。

“行万里路”则是指通过实践和亲身经历来增长见识和阅历。

这两者相辅相成,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提供理论支持;而行路则可以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加深理解和感悟。因此,古人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追求,以期望通过这两种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典故最早出自春秋时代晋平公和师旷的对话,而明代董其昌的《画旨》则进一步阐释了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