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刻名字的顺序需遵循传统习俗和现代规范,具体规则如下:
一、基本原则
辈分优先:
按家族辈分从高到低排列,长辈居前,晚辈居后。
性别平等:
现代墓碑多采用男女平等的排列方式,不再严格区分。
中榜居中:
逝者姓名通常刻在碑石中心位置,称为“中榜”。
二、具体排列规则
文字结构 抬头:
右上角距上边一寸,刻逝者生卒年月日(阴历在前,阳历在后),排列方式有同列(生上/卒下)和同排(生右/卒左)两种。
正文:中榜处刻逝者名讳,单人墓碑居中,夫妻合墓则夫在右、妻在左。
落款:左下角刻立碑人姓名、与逝者关系及日期,排列方式与抬头一致。
亲属排序 核心亲属:
先写父母(如“先考”“先妣”),再写子女(如“孝子”“孝孙”),第三代及更远的亲属依次添加。
特殊情形:继子/继孙需插入父母之后,女儿/外甥等晚辈亲属排在第三代之后。
年龄排序:同辈亲属按年龄从大到小排列,若辈分相同则按长幼次序。
格式要求 字体与字号:
标题(抬头/落款)字号较大,正文适中,需保持清晰可读。
空间布局:上下各留一寸空白,左右保持对称,避免拥挤。
三、补充说明
国际墓碑:若逝者移民海外,需在右侧简述祖籍地。
简化趋势:现代墓碑可能省略部分传统称谓(如“公”“府君”),直接以“儿子”“孙子”等简化表述。
争议处理:若存在多个子女,可统一标注“子女敬立”或“叩立”。
建议根据家族习惯和当地习俗调整具体方案,必要时咨询专业墓地或文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