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陶渊明通过虚构桃花源的故事,寄托了他对自由安定、没有压迫和剥削的社会理想。
《刻舟记》:
魏学洢通过详细描述刻舟的故事,突出了王叔远雕刻技艺的精巧。
《大道之行也》:
出自《礼记》,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总体描绘,表现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
《望岳》:
杜甫在年轻时游历名山大川时所写,表现了他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真切热爱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春望》:
杜甫通过诗人在石壕吏的见闻,叙述了差吏乘夜捉人,连老妇也不放过的故事,揭露了差吏的凶横残暴,并表达了对“安史之乱”中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三峡》:
郦道元通过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陋室铭》:
刘禹锡借“陋室”以言志,表达了自己不贪恋荣华富贵,安贫乐道的思想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爱莲说》:
周敦颐以莲自况,抒发了不慕荣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和洁身自好的节操。
《湖心亭看雪》:
张岱通过描述湖心亭看雪的经过,表现了他对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以及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致闲情。
《出师表》:
诸葛亮以恳切的言辞,反复规劝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并表达了他“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先主感恩图报的一片深情。
这些文言文的主旨涵盖了追求理想社会、赞美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揭露社会黑暗等多个方面,反映了不同作者的思想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