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窦娥冤》中, 滚绣球和 端正好这两支曲子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和尖锐的质问,对天地进行了深刻的指斥和批判。
滚绣球
对天地不公的控诉:在《滚绣球》中,窦娥借对天地的质问,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严重不公的愤慨。她悲愤地质问:“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这里,她用盗跖和颜渊的典故,指出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揭露了社会的不合理现象。
对命运无常的无奈:窦娥还表达了她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和愤恨,认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这进一步反映了她对现实社会黑暗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对天地鬼神的谴责:在绝望中,窦娥对天地加以否定:“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她大声呼告,揭露人间普遍的不合理,否定掌握人间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天地鬼神的公正性。
端正好
对命运不公的悲愤:在《端正好》中,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地犯法受刑,接着说冤屈之大可以“动地惊天”。她含冤受刑,对命运的不平、天地的不公充满了愤恨,由于内心悲愤到了极点,所以不由得对天地表示怨恨。
对现实社会黑暗的控诉:窦娥在《端正好》中,通过自己的悲惨遭遇,对现实社会黑暗进行了强烈控诉。她认为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好人不长命,坏人活万年”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到处都是。
总的来说,通过这两支曲子,关汉卿借窦娥之口,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强烈控诉和对现实社会黑暗的深刻批判,同时也反映了窦娥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和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