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的结尾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开放性,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以下是对结尾的分析:
孤独与迷茫:
方鸿渐离开了与孙柔嘉共同生活的家,独自一人在夜晚的街头徘徊,感受到了人生的孤独和迷茫,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无奈。
开放式结局:
小说的结尾并没有明确地交代方鸿渐的最终去向和命运,这种开放式的结局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探索。
时间的讽刺:
小说结尾提到了一只祖传的老钟,它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时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了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事与愿违:
结尾告诉我们,很多事都会事与愿违,不如意事常八九十。困难来了,不能计划不能盼望,解决问题不能依赖掺杂情感,天道无情。认清人的物性基础,情感也遵循边际效用递减。
认识自己:
方鸿渐虽然道理都懂,但实际应用能力太弱,这也是许多人的通病。认识自己并不那么容易。
现实的未完待续:
结尾没有预料到的是其后所带的各种问题,本想着已解决人生中一件大事,岂料又陷囹圄,难得自拔。这种现实的爱情有别于童话的完美结局,正好是现实的未完待续。
留白艺术:
结尾像过去一切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没有提供什么关于社会和人生出路的明确结论,而是描写的生活本身“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综上所述,《围城》的结尾通过方鸿渐的孤独徘徊、时间的讽刺、事与愿违的揭示以及留白艺术,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奈和痛苦,同时也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去思考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