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彷徨》是鲁迅先生的两部著名短篇小说集,其中包含了许多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性探讨。以下是一些从这两部作品中摘抄的句子:
1.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2.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3. "易子而食 易:交换,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楚国围困,城内粮尽,百姓不忍心吃自己饿死的孩子,但是为了生存,俩家交换子女,作为自己的食物。后来用来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4. "单四嫂子是一个粗笨女人,不明白这"但"字的可怕:许多坏事固然幸亏有了他才变好,许多好事却也因为有了他都弄糟。"
5. "中国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
6. "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
7.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8. "在现世,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都还不错。"
9.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 书中关于呐喊和彷徨的名言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10. "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长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
11. "中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来改革之外,也再没有别的路。"
12. "我先前总以为人是有罪,所以鎗毙或坐监的。现在才知道其中的许多,是先因为被人认为『可恶』,这才终于犯了罪。"
13. "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例,许多避忌;"
14. "你是不是总在彷徨,无奈这人情变的炎凉。你是不是总在悲伤,感叹黑暗覆盖住朝阳。"
15. "你是不是从不呐喊,甘愿做一只沉默的羔羊。你是不是不敢反抗,就这样,为你所憎恶的一切提供着温床!"
16. "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
17.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18.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
19. "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无论那边的干雪怎样纷飞,这里的柔雪又怎样的依恋,于我都没有什么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