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 原文: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翻译:叶公子高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延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魂飞魄散,一脸惊惶。由此看来,这个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寓意: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掩耳盗铃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翻译: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寓意: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寓意:比喻方法愚笨,不知变通。
自相矛盾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翻译:楚国有个卖矛与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寓意:比喻说话或做事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翻译: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子的人,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他到了集市,却忘了带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突然想起:“我忘了带尺码。”于是他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他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子呢?”他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比喻死板,不会变通。
这些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和寓意,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变通、言行一致,不要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