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古训,它强调了在国家事业和家庭生活中应秉持的两种美德:勤劳和节俭。
出处与原文
出处:《尚书·大禹谟》
原文:帝曰:“来,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
译文
译文:帝说:“来,大禹!洪水警告了我,只允许成功,只有你才能。勤劳于国,勤俭在家,不自满自大,只有你才能。”
含义
克勤于邦:指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全力以赴,不辞辛劳。
克俭于家:指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不奢侈浪费。
启示
勤劳与节俭:这两句古训强调了勤劳和节俭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居安思危:在平安的环境中也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用节俭来消除奢侈,防患于未然。
不自满假:不因自己的成就而自满,保持谦逊,继续努力。
现实意义
传统美德:克勤克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今仍被广泛提倡和传承。
社会价值: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鼓励人们勤奋工作,节俭生活,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通过学习和实践“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古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践行勤劳和节俭的美德,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