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以其卓越的政绩和勤奋的精神闻名。以下是一段关于陶侃励志的文言文,以及对其生平的简要介绍:
陶侃励志文言文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少孤贫,为县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封酢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陶侃生平简介
陶侃(259-334),字士行,江西鄱阳人,东晋大司马。初为县吏,渐至郡守,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为人称道。陶侃在广州无事时,总是早上将百块砖搬到书房外,晚上再运到书房内,以此励志勤力。他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陶侃的励志故事
运甓励志:
陶侃在广州时,常常早上将百块砖搬到书房外,晚上再运到书房内。别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收复中原,过分的优游安逸,恐怕不能承受大事。故自劳耳。”
孝顺母亲:
陶侃年少时家境贫寒,与母亲湛氏同居。同郡范逵曾到陶侃家作客,当时家中一无所有,但陶侃的母亲湛氏剪发换米,削柱做柴,剁草料喂马,摆上精美的饮食,款待范逵及其仆从。范逵对陶侃的才智和口才深感赞赏,并在洛阳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勤政爱民:
陶侃在任广州刺史期间,常以农事为重,曾经外出游历,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非常生气地责问他说:“你不努力种田,竟然还为了游戏而损害别人的稻子!”于是陶侃就把那人抓起来用鞭子打他。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这些故事和事迹不仅展示了陶侃的勤奋和励志,也体现了他孝顺母亲、勤政爱民的品质,使他成为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