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调查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原则
明确目的性: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如了解公众意见可采用问卷调查,深入了解现场状况可采用实地观察。
系统性:将污染源、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作为一个系统考虑,不仅关注污染物的排放量,还要重视其物理、化学特性、进入环境的途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因素。
联系性:重视污染源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其他环境要素的关系。
同一性:采用统一的基础、标准和尺度,以便将各种污染源所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比较和分析。
方法
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但只能获得二手资料,往往不全面,需要其他方法补充。
现场调查法:可以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但费时、费力,有时受季节和仪器条件的限制。
遥感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可以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特别是对于人类无法到达的地区,如森林、海洋、沙漠等。
统计分析:通过量化环境数据,揭示环境问题的规模和趋势。
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和记录环境现状,获取第一手资料。
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实施步骤
确定调查范围: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影响因素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
收集现有资料:首先应尽可能收集现有的相关资料,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
现场调查和测试: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并进行定量分析或评价。
数据分析和评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环境问题的规模和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原则和方法,可以系统地进行环境调查,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