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短篇小说《端午节》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和艺术特点如下:
主要内容
背景:故事发生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
主人公:方玄绰,一个政府官员兼教员,他口头禅是“差不多”,表现出一种消极应付的生活态度。
情节:方玄绰在经济拮据时仍不积极索薪,对买彩票也心存幻想,反映出他表面进步实则落后的心态。
中心思想
鲁迅通过《端午节》运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对“方玄绰”这类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进行了辛辣讽刺。
小说批判了这种思想上的愚昧与懦弱,以及社会上对空发牢骚而不做实事的现象,揭示了整个社会风气的败坏。
鲁迅认为,作为民族脊梁的知识分子应该承担起呼唤全民觉悟的重任。
艺术特点
讽刺笔调:鲁迅在这篇小说中采用了轻松幽默的讽刺笔调,通过描写方玄绰的行为、语言和心理,让读者在发笑的同时进行沉思。
人物形象:方玄绰的形象具有代表性,他既是“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总是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代表”,也是“差不多先生”,通过自创的荒谬理论来安慰自己。
社会背景:小说创作于“五四”落潮期,反映了当时新旧势力交锋的社会背景,揭示了封建遗老遗少和新文化洗礼后回归旧轨迹的现象。
综上所述,《端午节》通过幽默讽刺的手法,揭示了旧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和社会问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