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主要分为 “四立”和“二十四节气”两种分类方式。
四立
“四立”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开始的时间点,即:
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节气,包括: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时节的划分
古人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以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
时节的养生
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养生重点,例如:
立春:养阳、养胃、养气、养脾
雨水:防“倒春寒”,适当“春捂”
惊蛰:春夏养阳,适量多吃升发阳气的食物
春分:多做户外运动,增强免疫力
清明:防潮气侵入,护膝护肘
谷雨:早晚适当添加衣服
立夏:顺应天气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小满:早睡早起,戒暴戒怒
芒种:养心为主,适当运动
夏至:健脾养心
小暑:心静忌暴饮暴食
大暑:抗热解暑
立秋:防暑降温,迎接秋凉
处暑: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白露:注意保暖,多运动
秋分:滋补润肺,保湿降燥
寒露: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霜降:注重饮食规律,滋补养阴
立冬:养肾防寒,温补为主
小雪:御寒保暖,适当早睡晚起
大雪: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
冬至: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被
小寒:保暖防冻,及时进补
大寒:饮食进补,有方
这些时节和节气不仅反映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还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对现代人的生活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