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事迹包括:
三顾茅庐: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这一事件是诸葛亮出山的重要契机,也奠定了他后续辅佐刘备的基础。
火烧博望坡:
诸葛亮首次用计,利用火攻战术击败曹操的大将夏侯悙,使刘备军队获得胜利,从而确立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威望。
火烧新野:
面对曹操派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再次使用火攻,成功击退敌军,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刘备军队中的地位。
草船借箭:
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巧妙地利用雾气掩护,命士兵用草船诱敌,成功借得曹军的箭矢,解决了蜀军箭矢短缺的问题。
赤壁之战:
诸葛亮联合孙权抗击曹操,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战术,最终火烧连营,使曹操兵败,从而确立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取三郡:
诸葛亮协助刘备攻取益州的三个郡,为蜀汉扩张领土奠定了基础。
取成都西川:
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继续辅佐刘禅,成功攻占成都,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协助刘备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诸葛亮的一系列军事和政治行动,为刘备最终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平定夷族:
诸葛亮出兵平定南方的夷族,完成了西南各民族的统一和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是七擒孟获的故事。
发展蜀中农业水利建设:
诸葛亮注重发展蜀中的农业和水利建设,以增强国力。
六出祁山:
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虽然未能最终成功,但其军事才能和毅力仍被后人称颂。
空城计:
诸葛亮在面对司马懿大军的进攻时,采取智谋,打开城门,自己弹琴于城楼之上,使司马懿疑心生怕,从而成功退敌。
挥泪斩马谡:
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因马谡失守街亭而将其斩首,体现了他严谨治军的一面。
木牛流马: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解决了军队粮草补给的问题。
孔明灯:
诸葛亮在困境中发明孔明灯,成功突围。
这些事迹充分展示了诸葛亮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书法家和散文家的多才多艺和卓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