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中,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是这样提出的:
通过比喻论证引出
文章开头,孟子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提出在两者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舍生取义。这种比喻论证的方法,通过人们熟知的具体事物(鱼和熊掌)来引出深奥的道理(舍生取义),使论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通过举例论证进一步阐述
孟子举了“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说明在饥饿时,即使是一点点食物和汤也能保全生命,但如果拒绝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宁愿饿死也不愿丧失人的“本心”和“义”。这个例子进一步论证了舍生取义的重要性。
通过对比论证强化观点
文章还通过对比不同人在面对生死和义利选择时的行为,进一步强调了舍生取义的价值。例如,文中提到行道之人和乞人面对食物的态度,以及“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见利忘义的可耻。
通过以上方法,孟子巧妙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通过比喻、举例和对比等多种论证手段,使这一观点深入人心,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种提出方式不仅使论点通俗易懂,而且增强了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