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宋 释志璇《偈五首》
竹影在台阶上轻轻摇曳,却没有惊动一粒尘埃,月光穿透清澈的潭水,映照在水底,却不在水面留下任何痕迹。这与《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教诲相呼应,即不被外在的表象所束缚,心中不生染着,始终保持一颗清净无染的心。真正的智者,在世间走过,如同月光穿水,留下光明却不留下执着。
《住山不记年,看云即是仙》—— 元 张可久《凭阑人·众远楼上画》
居住在山中,与世隔绝,不关心时间的流逝,忘记了岁月的更替。观赏自然景色,尤其是云彩的变化,来达到一种心灵上的宁静和超然,仿佛自己也成为了仙人。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唐 白居易《销暑》
静下心来不想别的事,就会感觉窗子有清风吹来。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当我们放下心中的纷扰,不再为琐事所困,心境便会变得平和如水。此时,窗外的清风仿佛也感受到了这份宁静,它轻轻地吹进屋内,拂过脸颊,带走了一切的燥热与不安。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唐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在竹林掩映的院落里,偶然遇到一位僧人,与之交谈。在这次偶然的相遇与交谈中,我得以暂时摆脱了尘世的烦扰,享受了片刻的宁静与闲适。
《水月通禅意,山云寄野情》—— 宋.释文珦《有客》
那水中之月,可通向清空安宁的禅心。那山间白云,可寄托不受世情拘束的闲散心情。隐者僧人的诗句中永远藏着大自然的那一份纯净,使人内心安宁,免去红尘俗世的纷纷扰扰。
这些宋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超然和禅意的追求,具有浓厚的禅意和空灵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