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和公主的爱情被誉为 数学史上最浪漫的爱情故事。尽管这个故事后来被证实是虚构的,但它所蕴含的数学之美与浪漫情感,至今仍让人为之动容。
故事背景
1648年(也有说法是1650年),在斯德哥尔摩的街头,52岁(或54岁)的笛卡尔邂逅了18岁的瑞典公主克里斯汀。当时的笛卡尔落魄潦倒,全部的财产只有身上穿的破破烂烂的衣服和随身携带的几本数学书籍。然而,正是这次偶然的相遇,开启了一段跨越身份与国界的浪漫爱情。
爱情萌芽
公主克里斯汀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笛卡尔正是数学界的佼佼者。在公主的恳求下,国王聘请笛卡尔担任公主的数学老师。在笛卡尔的悉心指导下,公主的数学水平突飞猛进,两人也逐渐变得亲密无间。笛卡尔向公主介绍了他研究的新领域——直角坐标系,通过这一坐标系,代数与几何得以完美结合,这也是日后笛卡尔创立的解析几何学的雏形。
爱情的象征
在笛卡尔临终之时,他用数学家独有的浪漫情趣为公主献上了最后一道数学题,聪慧的公主一刹那便明白了笛卡尔的心意,两人的爱情也因此能够与绵绵的历史长河匹敌,只到今天仍有震撼人心的美与力量。
心形线
笛卡尔给公主的最后一封信上只有一个方程式: r=a(1-sinθ),这条曲线就是著名的"心形线"。这封享誉世界的另类情书,至今还保存在欧洲的笛卡尔纪念馆里,纪念这段唯美的爱情。
尽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存在争议,但它在数学界和文学界都被广泛传播,成为了一段经典的浪漫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