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
春秋时代宋国有位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田。有一天,他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根上,从此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旁等待兔子再次撞死。结果农田荒芜,颗粒无收。
掩耳盗铃
春秋时期,晋国一个小偷想偷一口大钟,由于钟太大太重,无法搬动,他想到把钟敲碎再搬走。但在敲钟时,钟声震耳欲聋,他以为自己捂住耳朵就听不见了,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
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弈秋,他有两个徒弟,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听课,但总是心不在焉,最终棋艺毫无长进。
望梅止渴
曹操在炎热的夏天率领部队行军,士兵们口渴难耐。曹操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前面有一片梅林,士兵们想到梅子便精神大振,步伐加快。
程门立雪
北宋学者杨时为了求学,放弃做官的机会,奔赴河南颍昌,拜大学者程颢为师。有一次,他和同学游酢去拜访程颐,发现老师在闭目打盹,为了不打扰老师,他们在雪地里等待,直到雪覆盖了他们的身体。
雪中送炭
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退居故乡石湖,有一次大雪天,他给朋友送去炭火,以解朋友之困。
画饼充饥
曹操的孙子曹睿想找一个“中书郎”,大臣卢毓推荐了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不能只看名声。卢毓经过仔细挑选,推荐了合适的人选。
囫囵吞枣
有一个人想吃梨子又不想伤牙齿,吃枣子又不想伤脾脏,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结果被人家笑话为“囫囵吞枣”。
尔虞我诈
春秋时期,楚国包围了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华元以此迷惑楚军。
以貌取人
孔子有两个弟子,宰予能说会道但无仁德,澹台灭明相貌丑陋但品行端正。孔子开始误判他们,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自相矛盾
楚国一个人卖兵器,声称自己的矛能刺穿任何盾牌,自己的盾能挡住任何矛。当被问及用矛刺盾会怎样时,他无法回答。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
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不鸣,庄王说此鸟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后来庄王整顿朝政,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
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勾践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尝一个苦胆,最终灭掉吴国。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俞伯牙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他遇到知音钟子期,两人成为好友。俞伯牙弹奏赞美高山的曲调,钟子期说好像看到高耸入云的泰山和滚滚的流水。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简短精炼,而且富含深刻的道理,适合用来教育或启发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