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说说大全-经典句子大全-灵儿心情网

经典说说大全-经典句子大全-灵儿心情网

《孟子》论孝的全文和解释?

59

《孟子》中关于孝的论述主要集中在 《离娄上》《孟子·告子下》等篇章中。以下是《孟子》论孝的全文及其解释:

《离娄上》7.28

原文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底豫,瞽瞍底豫而天下化,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解释

孟子说:“天下人都十分高兴,要来归附自己;把天下人高兴并归附自己,看得像草芥一样的,只有舜能够做到。不能得到父母的欢心,不可以做人;不能顺从父母的心愿,不可以做儿子。舜尽心竭力侍奉父母,终于使瞽瞍变得高兴了;瞽瞍一高兴,天下的人都受到感化;瞽瞍一高兴,天下做父子的就有了榜样。这叫作大孝。”

《离娄上》7.19

原文

孟子曰:“事,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孰不为事?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晳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

解释

孟子说:“侍奉,谁最重要?侍奉父母最为重要;守护,什么最重要?守护自身最重要。不失去自身而能侍奉父母的,我听说过;失去了自身而能侍奉父母的,我从来没听说过。哪位长者不该侍奉?但侍奉父母,是一切侍奉的根本;哪样东西不该守护?但守护自身,是一切守护的根本。曾参奉养父亲曾晳,每餐必有酒肉。撤除食物时,一定要请示将剩余的食物给谁;父亲问有没有剩余,一定说‘有’。曾晳死后,曾元奉养父亲曾参,每餐必有酒肉。但撤除食物时,不再请示将剩余的食物给谁;父亲问有没有剩余,回答说‘没有’,准备留到下顿给父亲吃。这就是所谓的口腹之养。像曾参那样,才可称作是养志。侍奉父母能做到像曾参那样,就可以了。”

《孟子·告子下》

原文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解释

孟子说:“一般人所谓不孝的事情有五件:四肢懒惰,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喝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钱财,偏爱妻室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因此蒙受耻辱,四不孝;逞勇好斗,危及父母,五不孝。”

总结

孟子的孝道思想强调以下几点:

孝亲:

孝是首要责任,必须尽心尽力侍奉父母,使他们感到快乐和满足。

守身:

要守护自身,不失去自身而能侍奉父母,这是孝的基本要求。

养志:

不仅要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更要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使他们心情愉悦。

尊亲:

尊重父母,视父母为天下最尊贵的人,并以天下养之。

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影响,对现代社会的家庭伦理和道德建设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