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在文言文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常常与坚韧、宽容和智慧联系在一起。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忍耐语录:
《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晁补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贼退示官吏》(元结)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及其弟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论语·卫灵公》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八脩》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
“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知伯入南里门,谓赵孟入之。对曰:‘主在此。’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尔?’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
《论语·子路》
“曾子犯而不校。”
《老子》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
“大直若屈,大智若拙,大辨若讷。”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荀子·儒效》
“志忍私,然后能公。”
这些语录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忍耐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忍耐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忍耐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智慧,能够帮助人们在困境中保持冷静,最终实现更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