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颈之交的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深厚友谊。
蔺相如因为立了大功,被赵王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因此怀恨在心,想要报复。但蔺相如知道后,处处避着廉颇,甚至在上朝时也称病不出。有人劝蔺相如不要忍气吞声,但蔺相如解释说:“现在强横的秦国不敢侵犯赵国,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个人,如果我和他闹起来,秦国就可以趁机侵犯赵国了。我所以对廉将军处处避让,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廉颇听到这番话后,深感惭愧,便脱去上衣,背上绑着一根荆杖,步行到蔺相如的家跪着请罪。两人最后谈得十分畅快,从此结为生死相交的好朋友。
这个典故后来演变成了成语“刎颈之交”,用来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