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戒急用忍”的意思:
“戒急用忍”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jièjíyòngrěn,意指 遇事不要急躁,要以宽忍的态度来对待和处理。
成语的出处:
康熙皇帝 :据说“戒急用忍”一语出自清朝康熙皇帝,自一九九七年底被。孔子:
孔子在《论语》中曾经说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应该谨慎地运用自己的言辞,而迅速地行动,这也体现了“戒急用忍”的思想。
苏轼:
康熙皇帝在教育皇四子雍正时,引用了苏轼《留侯论》中的语句“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并将其题写为“戒急用忍”的匾额,用以教育皇子雍正确处理情绪,不急躁,不冲动。
成语的用法和例句
“戒急用忍”通常用于劝告别人在面对困难或者挑战时,不要急躁,而要保持冷静和忍耐,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例如:
1. 既然决定要卷土重来,我们就得戒急用忍,等待最好时机。
2. 企业团体施压放宽对大陆的戒急用忍政策。
成语的倒装现象:
古汉语中,“戒急用忍”这种倒装现象,实际上是“用忍戒急”的意思,用忍耐的态度来戒除急躁的脾气,也就是戒骄戒躁。
综上所述,“戒急用忍”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和康熙皇帝的引用,意思是指遇事不要急躁,要以宽忍的态度来对待和处理。这个成语教导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冷静和忍耐,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