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
刘备与曹操对峙,急需十万支箭矢。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设计了一次“草船借箭”的计谋。他命人扎满草人,趁夜色逼近曹军营寨,曹军以为对方来袭,便万箭齐发。借着大雾,诸葛亮成功让草船满载箭矢凯旋,不仅满足了军需,还让曹操感叹诸葛亮的智谋。
空城计
当诸葛亮的蜀汉大军与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对峙时,他占据一座空城,而城内兵力有限。司马懿疑心诸葛亮设下陷阱,不敢轻易进攻。诸葛亮则坐在城楼上抚琴,显示他的冷静和自信。尽管城内空虚,但司马懿最终选择撤退,避免了损失。
三顾茅庐
刘备携同关羽、张飞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过了几天,刘备再冒着风雪去拜访,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这回诸葛亮并没外出,不过还在草堂上睡午觉没醒,刘备便谦恭地拱手站在石阶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诸葛亮为刘备的其诚所感动,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终于干出了一番事业。
初出茅庐
诸葛亮随刘备到新野后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领兵十万,到达博望城,逼近新野。刘备叫孔明指挥作战,孔明怕关张等人不听从号令,便要了刘备的宝剑和印章,显示他正掌握兵权,违令者斩。孔明派兵遣将,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败夏侯敦。这场漂亮的胜仗,使关张开始佩服诸葛亮,从此诚心诚意地听从他的调遣。
火烧博望坡
曹操想平定江南,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一时瑜亮
周瑜一直要置刘备与诸葛亮于死地,但是他的计谋却一个一个地被诸葛亮破坏。《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狭窄,身上本来带有箭疮还未痊愈,气怒之下,终于死去,他临终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个周瑜,为什么还要再有个诸葛亮呢!”由这个故事引出“一时瑜亮”这个成语,指同时存在的才干能力相当而又相抗衡对峙的两个人。
这些故事展示了诸葛亮的智谋、胆识、领导才能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智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