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典忘祖”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查点典籍,却忘了自己祖先的行事,后用来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十五年》,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籍谈在出使周朝时,被周天子问及晋国为何无贡物,籍谈回答晋国从未受过王室赏赐,不知贡物为何物。周天子便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责问籍谈,籍谈因此被讽刺为“数典而忘其祖”。
这个成语的构成是“数”和“典”两个字,其中“数”表示数说、列举,“典”指的是历来的制度、事迹或史册。成语的意思是在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这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通常作谓语、宾语、定语,并且含有贬义,用于人。例如,在强调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性时,可能会说:“我们要重视中国历史知识的学习,免得出现数典忘祖的笑话。”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