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中的一些警世名言包括: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夹杂私心去看、听、思考,会导致视力、听力和思维的失常。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
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是所有祸害的根源。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良剑希望它能斩断东西,而不要求它是镆铘那样有名的宝剑;良马希望它能日行千里,而不在乎它是骥骜那样有名的宝马。
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
遇到快乐之事就奢侈、浪费,遇到忧患之事就会奋发图强,这是人之常情。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善于学习的人,能够借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聪明人虽然有很多长处,但他们也有短处;积极向上、善于学习的人,会学习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和短处,聪明人会学习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考核自己可以了解他人,考核现在可以知道过去。
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是非常高明的。产生过失的人的弊病,在于不知却自以为了解。
人以自是,反以相诽。
人们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反过来互相责难。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一口吞下船只的大鱼,一旦到了陆地上,它的力量不如蝼蛄和蚂蚁。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想要战胜别人,就必须先战胜自己;想要评论别人,就必须先审视自己;想要知道别人,就必须先了解自己。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
一个人如果富贵却不明白“道”的道理,那这个富贵就会给他带来祸患,还不如贫贱呢。
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
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没有绝对的善与恶,也没有绝对的美与丑。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真正知道什么是美丽、什么是丑陋了。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
古代那些真正得道的人,无论是贫困不得志,还是富贵显达,都会过得很快乐,因为他们所喜乐的,不是穷困潦倒,也不是兴旺发达,而是得道之后的那种法喜充满,是人本性中自然本具的快乐。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一切事物都有其极限,过犹不及,极致之后往往会走向反面。
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适。
一尺长的树木会有节疤;一寸见方的玉石会有瑕疵。世上少有完美无缺的事物,无论它们的价值大小,瑕疵或缺陷都在所难免。
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听到的信息如果不加审查,还不如不要听到。
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
知道的再多,也大不过修身,做好修身的功夫没有比学习更大的了。
败莫大于不自知。
常人最大的失败莫过于缺乏自知之明。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不了解自己的局限性,就很容易失败。
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
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