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习俗。端午节主要习俗包括:
赛龙舟:
源于纪念屈原,人们划龙舟以驱散江中的鱼群,防止鱼虾侵犯屈原的身体。
吃粽子:
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防鱼虾损伤屈原身体,后来演变成吃粽子。
挂艾草和菖蒲:
在门上挂艾草和菖蒲,以驱邪避毒。
佩香囊:
用五彩丝线系臂,称为辟兵,祈求健康和平安。
饮雄黄酒:
古人认为雄黄酒可以驱邪,端午节有饮雄黄酒的习俗。
《南中荣橘柚》【唐】柳宗元
>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 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
《谢张仲谋》【北宋】黄庭坚
>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屈原塔》【宋】苏轼
>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浣溪沙·端午》【宋】苏轼
>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日》【唐代:殷尧藩】
>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诗》【唐代:卢肇】
>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小重山·端午》【元代:舒頔】
>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还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怀念和对家国情怀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