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成亲的喜帖书写格式如下:
标题:
在第一行中央写上“喜帖”或“婚帖”的字样。
称呼:
在第二行中央写上新郎、新娘的名字,以及父母姓名。
正文:
在第三行开始,写明婚礼的时间、地点,以及邀请客人的姓名、身份等信息。
敬辞:
在结尾处写上一些表示敬意和感谢的词语,如“敬请光临”、“敬请光临指点”等。
落款:
在最后一行写上邀请人的名字、身份和日期。
此外,喜帖的格式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双柬帖封面:应做些艺术加工,如采用名家书法、字面烫金或加以图案装饰等。有些单柬帖,“请柬”二字写在顶端第一行,字体较正文稍大。
正文行文:首行顶格书写被邀请者的姓名或被邀请单位的名称。有的请柬把被邀请者的姓名或单位名称放在末行,也要顶格书写。写明被邀请者参加活动的内容,如参加座谈会、联欢会、赴宴,应交待具体时间、地点。若有其他活动,如观看影视表演,应在请柬中注明或附入场券。
结尾:写“敬请光临”、“致以敬礼”等,古代称此为“具礼”。
落款:应写明邀请人的单位或姓名和发出请柬的时间。
例如,一个具体的喜帖范文如下:
```
喜帖
新郎:许奇
新娘:张瑷妮
敬启者:
谨于公历x年02月20日假座石林县大田园待客处举行婚礼,上午11时30分、下午17时30分,恭候您携家人入席,许奇、张瑷妮敬备薄酌恭候光临。
敬请光临
许奇、张瑷妮
```
请注意,具体的格式和内容可能会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