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将剧作命名为《皮格马利翁》的原因在于 他巧妙地借用了同名希腊神话故事的含义。在这个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是塞浦路斯的国王,他用自己的技艺雕刻出一个美丽的象牙少女雕像,并深深地爱上了她。最终,他请求爱神阿弗洛狄特赐予这座雕像生命,结果雕像真的变成了一个真实的女人,并与皮格马利翁结为夫妻。这个美丽的故事后来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指的是由期望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
萧伯纳在剧作中运用了这个神话故事,但将其背景和角色进行了现实主义的改编。在这个剧作里,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教授,他培养的是一个卖花女,目的是让这个贫贱女被上层社会所认可。剧作通过这种对比,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等级意识和保守观念。
因此,萧伯纳之所以取名《皮格马利翁》,不仅是因为这个神话故事本身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而且他还利用这个故事的主题来反映和批判现实社会中的某些问题。通过剧作,萧伯纳希望传达出“只要有适当的赞助和训练,一个人可以做或改变任何事情”的观点,这一观点与“皮格马利翁效应”不谋而合。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