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斯,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贫穷律师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包括家庭贫困、父亲早逝、多次工作转换等。以下是他一生的主要经历:
早年生活
马克·吐温出生于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4岁时随家人搬到汉尼拔。
12岁时,父亲去世,家庭陷入困境,他开始了学徒生涯,先后当过印刷工人、排字工人等。
航海经历
1856年,马克·吐温在一次海上旅行中对航海产生浓厚兴趣,励志要成为一名水手。
经过努力,他成为密西西比河上的一名领航员,生活因此变得宽裕,并深入了解了美国社会和密西西比河的方言口语。
文学生涯
1864年,马克·吐温来到旧金山,成为一名采访记者,并开始发表幽默小品。
19世纪60年代下半期,他出版了《加利维拉县有名的跳蛙及其他》和《傻子国外历险记》,引起轰动,成为美国文坛著名人物。
后期经历
马克·吐温在南北战争后结束了领航员工作,尝试过多种职业,包括矿工。
1870年代初,他娶了一位富商的女儿奥·兰登,定居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生活逐渐好转。
他在后期经历了投资失败和破产,但凭借乐观主义精神重新站起来,继续写作和演讲。
晚年与逝世
马克·吐温晚年深受尊敬和赞誉,他的作品和思想对美国文学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1910年4月21日,他因狭心症不治逝世,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总结起来,马克·吐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贫穷的少年成长为世界著名的作家和演说家,他的作品和思想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