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出世入世的名言如下:
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这句话表明,在天下无道的情况下,贤人选择避世,而不是同流合污。他们不消极厌世,而是保持自己的原则和本色,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中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体现了孔子对出世的理解,即在遵循道德规范的前提下,随心所欲地行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不断实践的价值,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孔子认为,领导者应以德治国,像北辰一样,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体现了儒家的入世精神和对社会秩序的重视。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表明,君子能够在保持自己独立见解的同时与人和谐相处,而小人则只会盲目附和,无法达到真正的和谐。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往前看,不要沉溺于过去的悔恨之中,而是要积极面对未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强调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领导者应以身作则,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这句话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但诚信前面还有一个“义”字,即要符合道义。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责备自己比较严厉,但批评别人的时候却很和缓包容,这样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这些名言体现了孔子对出世入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既强调保持个人原则和本色,又倡导积极入世、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