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和杨振宁是两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他们之间的友谊始于1935年,当时两人一同就读于志成中学。以下是一个关于他们的小故事概括:
早年友谊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与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两人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邓稼先在父亲安排下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学术与情感
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尽管他长期居住在美国,但他始终关注中国的科学发展,并多次回国讲学、访问。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第一线,成功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使中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因此被誉为“两弹元勋”。
抗战与分离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振宁一家随校远赴西南大后方。邓稼先在大姐的送下,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昆明,并于次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两人在学校中经常一起切磋学业、交流心得,邓稼先对杨振宁非常崇拜,称其为“课外老师”。
回归与重聚
1950年,邓稼先放弃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毅然回到中国,投身于中国的核武器研究。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中国,两人再次相见,并确认中国的原子弹是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
晚年互动
1985年,邓稼先被查出身患直肠癌,住院治疗。1986年,杨振宁两次回国探望邓稼先,并设法搞到未上市的抗癌药送到北京。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杨振宁回到北京为其扫墓,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成为科学界的美谈。
总结:
邓稼先和杨振宁的友谊始于少年时期,两人在学术上互相激励,情感上深厚。尽管后来因为历史原因天各一方,但他们的友谊始终如一,并在晚年得到了重聚和延续。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研制方面的贡献,与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的成就,共同为中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