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风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ù yōng fēng y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它通常用作谓语、定语或宾语,并带有贬义色彩。
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清·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喜欢便宜,暗中上当,附庸风雅,忙里偷闲。”
成语故事
有一个故事可以形象地说明这个成语的含义。明人吴俨,官至尚书,家财万贯。他的儿子非常喜欢书画,收藏了许多名家的作品。吴俨的弟弟虽然也富有,但平时喜欢积存粮食和丝绸,被文人所轻视。有一天,他弟弟问画主《十八学士》是否真的值千金,画主回答是的。于是,他弟弟按照千金的价格购买了这幅画。后来,他在酒宴上向兄长和其他轻视他的人展示这幅画,并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这是一幅名画。他的弟弟环顾四周,转移了话题,这件事后来成为了人们的笑谈。
使用示例
1. 那些盐商明明是咸腌货色,却偏要附庸风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的花园。
2. 为了附庸风雅,他不得不矫揉造作一番,骗骗自己而已。
通过这个故事和使用示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附庸风雅”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它警示我们,真正的文化修养不是靠装点门面得来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真正的热爱。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