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啮指:
曾参小时候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子路负米:
春秋时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侍奉父母却是极尽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随便吃些粗粮。有一次,家里没有粮食吃了,子路听说百里之外的某地粮价较低,便不分昼夜地亲自赶往那里买了米,扛着回家。
包公辞官:
包公即包拯,在宋仁宗天圣五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出任建昌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汉文帝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祖后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古人孝亲敬长的美德,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