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gāo wū jiàn líng。这个成语的原意是从高处往下倒水,比喻居高临下,形势无法阻挡。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用来形容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或者形容人站在高处,能够俯瞰全局,具有高瞻远瞩的非凡气概。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原文是:“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在这里,“建”通“瀽”,是倾倒的意思,“瓴”指的是盛水的瓶子。通过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从高屋顶上倒水,水势汹涌而下,无法阻挡的景象,从而引申出居高临下,势不可当的形势。
高屋建瓴这个成语的用法是作谓语或定语,通常用于形容具有高瞻远瞩能力的人或形势。例如,可以说一个人在决策时高屋建瓴,能够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做出明智的决策。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