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光亮
那天, 他听到一个消息, 楚国要攻打宋国,正请了鲁班(也就是公输般) 在为他们制造攻城用的云梯。 他立即出发, 急速步行, 到楚国去。 这条路实在很长, 用今天的政区概念, 他是从山东的泰山脚下出发, 到河南, 横穿河南全境,也可能穿过安徽, 到达湖北, 再赶到湖北的荆州。 他日夜不停地走, 走了整整十天十夜。脚底磨起了老茧, 又受伤了, 他撕破衣服来包扎伤口, 再走。 就凭这十天十夜的步行,就让他与其他诸子划出了明显的界限。 其他诸子也走长路, 但大多骑马、 骑牛或坐车,而且到了晚上总得找地方睡觉。 哪像他, 光靠自己的脚, 一路走去, 一次次从白天走入黑夜。 黑夜、 黑衣、 黑脸, 从黑衣上撕下的黑布条去包扎早已是满是黑泥的脚。
掩不住的光亮
这是二千四百年前在中原大地上射出的黝黑而又耀眼的光亮,这是被岁月埋了二千年到了近代才再一次夺目的光亮,这是“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的光亮。这就是墨家的光辉,光源就是身穿黑衣、露出黑色肌肤的墨子——墨翟。 今读余秋雨的《黑色的光亮》,我再一次被温暖、感动,首先被墨家那思想的光亮温暖、感动。墨家主张的精髓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兼爱”就是“爱人若爱其身”,不分等级、远近、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当时天下“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墨子认为原因是人们没有彼此相爱。余秋雨说:“兼爱的理想虽然难以实行,却为天下推出了一种纯粹的爱的理想。这种理想就像天际的光芒,虽不可触及,却让人明亮。”穿越二千年的时光,墨家思想的光亮仍是当今世界人们渴望的光亮。平等博爱(兼爱)、反对战争(非攻),仍是人们最热切的呼声,而这一呼声早在二千四百前就在中国的大地上回响。把目光投向苍生,让世间充满爱,墨子是第一人。 我还感佩墨家勇于担当的行动和能力,这又是一种光亮。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为了阻止楚王伐宋的星夜奔走。日落了,大地休息了,而暗夜里仍有一个闪动的身影,没有陪伴,只有身影。这个身影在夜里很难看清,像夜一样黑,但因为他是行走的,是温热的,也就成了黑夜中闪烁的光亮。他一直这样走着,这一次他走了十天十夜,走穿了鞋底,走破了脚底。没人像他这样徒步而行,没人像他这样形单影只,没人像他这样星夜兼程,他要到楚国,为的是阻止一场战争。靠什么阻止?靠他的“非攻”思想?
黑色的光亮阅读材料
中国,有过一个黑色的哲学。世人又将之称为“显学”。法家的关键代 表人物韩非子也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不过,这两大显学,却不能长久共存。墨子熟悉儒家,但最终否定了 儒家。其中最主要的,是以无差异的“兼爱”,否定了儒家有等级的“仁爱”。她认 为,儒家的爱,有厚薄,有区分,有层次,集中表现在自己的家庭,家庭里又有 亲疏差异,其实最终的标准是看和自己关系的远近,所以关键还是自己。这么的 爱,是自私之爱。她主张“兼爱”,也就是祛除自私之心,爱她人就像爱自己。 兼爱篇说——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和国不相攻,家和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 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 不能够不劝爱人者,此也。 这话讲得很明白,而且已经接通了“兼爱”和“非攻”的逻辑关系。是啊, 既然“天下兼相爱”,为何还要发动战争呢 墨子的这种观念,确实碰撞到了儒家的要害。儒家“仁爱”的前提和目 的,全部是礼,也就是重建周礼所铺陈的等级秩序。在儒家看来,假如社会没有等 级,世界就成平的了,何来尊严,何来敬畏,何来秩序但在墨家看来,世界原来 就应该是平的,只有公平才有全部人的尊严。在平的世界中,根本无须为了秩序 来敬畏什么上层贵族